11-成人组曹洪魁的《我骄傲,我是中国人》的点评建议

现场比赛时,由于时间限制,不可能对参赛作品一一点评。

参加第六届大赛全国决赛视频组评选的选手,其参赛作品可以得到点评。

 

 

 

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!)

 

 

点评建议

注意语速、注意节奏、注意情感的传达、注意气息的合适运用、注意停顿、注意连诵、注意动作、合适地运用强调会更好。

(在朗诵大赛赛前辅导讲座时,马老师已讲过强调”这种常用的语言艺术方法;在讲故事大赛赛前辅导讲座时,马老师又讲了“连诵”这种常用的语言艺术方法。)

 

 

真正好的朗诵不同于“背诵”,是在逐字逐句地分析清楚、揣摩透作品后用心诠释作品的内涵,使听众能感受到作品要表达的情感、让听者脑海中能浮现符合作品的画面

 

 

为了让听众听起来不那么“平”、“一个调”、“一个模式”,可以考虑对标示蓝色的部分进行强调”(仅供参考;因为每个人对同一个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不同,每个人想“强调”的内容也不一样;在朗诵时,不是必须“强调”谁,也没有对错;只有更优、更好、更合适)。

 

 

朗诵时可以有合适的动作;所做的动作要有感而发符合所朗诵内容表情达意的需要,是很自然的动作。

 

 

空格处为选手参赛视频中朗诵停顿之处

标示红色的部分是可以考虑调整一下的。

 

 

 

    点击此处查看朗诵视频

 

 

 

骄傲,我是中国人

 

  在无数蓝色的眼睛与褐色的眼睛之中,

  我有着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眼睛

  我骄傲,我是中国人

 

  在无数白色的皮肤黑色的皮肤之中,

  我有着大地般黄色的皮肤

  我骄傲,我是中国人

 

  我是中国人——

  黄土高原 是我挺起的胸脯,

  黄河流水 是我沸腾的热血

长城  是我扬起的手臂动作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不加动作会更好)

泰山 是我站立的脚跟动作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不加动作会更好)

 

 

我是中国人——

我的祖先最早走出森林

我的祖先最早开始耕耘

我是指南针、印刷术的后裔

指南针、印刷术的是限定后裔”的;朗诵“指南针印刷术的后裔”时,没有停顿,很好

 

我是圆周率、地动仪的子孙

圆周率、地动仪的”是限定“子孙”的;朗诵“圆周率、地动仪的子孙”时,没有停顿,很好

 

  在我的民族中,

  不光有史册上万古不朽的

孔夫子、司马迁、李自成、孙中山

史册上万古不朽的是限定孔夫子、司马迁、李自成、孙中山”的;朗诵“史册上万古不朽的孔夫子司马迁李自成孙中山”时,不停顿会更好。

 

  还有那文学史上万古不

花木兰、林黛玉、孙悟空、鲁智深

文学史上万古不朽的是限定花木兰、林黛玉、孙悟空、鲁智深”的;朗诵“文学史上万古不朽的花木兰林黛玉孙悟空鲁智深”时,不停顿会更好。

注意万古不”中“”的发音会更好。

 

  我骄傲,我是中国人

 

  我是中国人——

  在我的国土上,

不光有雷电轰不倒的长白雪山、黄山劲松

雷电轰不倒的是限定长白雪山、黄山劲松”的;朗诵“雷电轰不倒的长白雪山黄山劲松”时,不停顿会更好。

 

还有那风雨不灭的井冈传统 延安精神

风雨不灭的是限定“井冈传统和延安精神”的;朗诵“风雨不灭的井冈传统延安精神”时,不停顿会更好。

 

 

骄傲,我是中国人

  我是中国人——

  我那黄河一样粗犷声音,

不光响在联合国大厦里,

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

(朗诵“不光响在联合国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”时,合适地运用“连诵”会更好。)

 

也响奥林匹克赛场上,

大声高喊着“中国,得分!”

(朗诵“也响奥林匹克赛场上大声高喊着中国,得分’”时,合适地运用“连诵”会更好。)

 

当掌声把五星红旗  上蓝天

朗诵掌声把五星红旗上蓝天”时,不停顿会更好;“当……<的时候>”。

 

  我骄傲,我是中国人

 

 

  我是中国人——

  我长城一样巨大手臂,

  不光把采油钻杆钻进他们外国人

预言打不出石油的地心

朗诵“不光把采油钻杆钻进他们外国人预言打不出石油的地心”时,合适地运用“连诵”会更好。

 

  把通信卫星 送上祖先们

梦里也没有想到过的 火星白云

朗诵“也把通信卫星送上祖先们梦里也没有想到过的火星白云”时,合适地运用“连诵”会更好。

特别是朗诵“祖先们梦里也没有想到过的火星白云”时,不停顿会更好;“祖先们梦里也没有想到过的”是限定“火星白云”的。

 

  当五大倾听中国声音的时候,

  我骄傲,我是中国人

 

 

  我是中国人

  我是莫高窟壁画的传人,

  让那翩翩欲飞的壁画与我们同

    就是“飞天”,

  “飞天”  就是

骄傲,我是中国人

中国人!

我是中国人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  点击此处查看朗诵视频

 

 

全国中小学课文朗诵大赛网络赛区


京ICP备10009290号-49  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125号